群团工作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调查与思考-凯发体育app

凯发体育app

群团工作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2020-01-06 08:58 来源:51网 分享到:

群团工作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吴凯

关键字:思考,调查,城市,理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工会组织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按照四川省总工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主题征文活动部署要求,由成都市总工会牵头的“群团工作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调查与思考”课题调研组深入党群服务中心、企业、职工创客空间等点位进行了现场走访,围绕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发挥群团组织功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等主题与基层工会干部、劳模工匠、一线职工、企业管理者、创新创业人士、社区工作者等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了基层组织和联系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同时,课题调研组对各群团组织近年来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深入查找分析所存在问题,就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群团组织助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做法及成效

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是城市工作的时代主题,是成都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府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全市各群团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十三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大会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团改革为动力,认真履行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团结动员广大群众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市群团组织深入贯彻市委“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城市后发超越内生动力”的要求,及时主动在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创新群众建功立业机制、载体和方式,在经济发展主战场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突击队、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一是团结动员群众建功立业。紧扣“5+5+1”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以“建功新时代·建设新天府”为主题,以“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持久地在产业功能区、天府机场、地铁交通等重大产业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百万群众劳动和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活动,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创新实干热情,动员广大群众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二是不断深化技能提升工程。主动对接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和群众职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成都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成都工匠”五年培育计划,评选命名首批“成都工匠”502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59个,持续开展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完善青年人才驿站运营管理,助推“城市超级实习生计划”,创建青工创新(技能)工作室(站)26个,开办初、中、高级“巾帼训练营”,在文创、医美等产业功能区设立“蓉城巾帼学院”分院项目9个,打造“残联+基地+企业+残疾人”技能培训模式,促进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夯实了成都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紧扣“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职工“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市级劳模、技师和职工创新工作室130个、街道社区职工创客空间46个,持续运营41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打造职工创新创业示范园、巾帼双创示范基地、“菁蓉镇新侨创客园”、残疾人双创孵化基地、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举办首届中国(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2019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织群众创新创业成果参加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和全国双创周活动,选树成都“百佳”职工创客明星82名,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城市

全市群团组织深入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市委“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市整体位势能级”的要求,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中主动担当起全省主干城市群团组织的政治责任。一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协作,促进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与资阳等市州群团组织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互访交流、城际联动维权、服务资源共享等机制,做实“成德绵+攀西”城际间高技能人才交流赛,举办首届成都平原经济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协同德阳、眉山、资阳、凉山等地开展女性文创、农创产品集中展示活动,开展“成都名医三州行”大型扶贫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成都平原经济区及四川全域协调发展。二是着力助推乡村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重要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乡村振兴巾帼线路推介”“好学上进示范带头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宣传乡村振兴领头雁;建立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联盟、女性居家就业示范基地、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组织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深入开展“关爱服务农民工十大行动”,持续11年开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每年培训新市民不低于4万人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三是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群团组织新媒体矩阵建设,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建立全国首家职工文学创作院、职工画院、残疾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成都市残疾人“圆梦”艺术实训基地,组建成都市职工乐团、职工合唱团、女干部合唱团、残疾人艺术团,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儿童戏剧节成都分会场活动,创新开展“蓉城之秋·成都职工艺术之星擂台赛”“好家风、好家训、好少年”家庭文化风采大赛、“感悟天府文化·传承光荣梦想”青少年主题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全市群团组织深入贯彻市委“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城市永续发展的持久优势”的要求,把成都市民新时代美好生活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和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持续助推城市绿色发展。一是大力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实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世界环境日、城市节水周、垃圾分类等主题宣传,深化“绿色家庭”“最美阳台”“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建立低碳绿色环保志愿队伍,开展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题的志愿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光盘行动、节水节电节能、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反对过度包装等“微环保”活动,引导全市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二是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围绕“三治一增”,实施“增绿工程”,开展植树造林、节水护水、抵制污染、美化环境“微行动”;完善建成区绿道无障碍设施,优化未建成区无障碍建设规划;广泛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动“三废”利用和处理,督促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规划,促进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三是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施“锅炉煤改气技术改造”和“尿素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绿色技术项目。打造“手汇幸福里”等巾帼绿色龙头产业品牌,推出更多的蜀绣、蜀锦、竹编等蓉城女性绿色文创作品成为“成都礼物”,实现“绿色艺术”到“绿色产业”的转变。

(四)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助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全市群团组织深入贯彻市委“坚持开放发展增强城市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要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积极参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助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主动融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举办“营商环境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主题报告会,组织市级统战系统、群团系统以及民主党派机关45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学习;创造性推出“争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先锋岗和先锋班组主题竞赛活动”,评选出首批659个营商环境建设先锋岗、581个营商环境建设先锋班组;持续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动“青春聚力工程”,实施“争创全国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大比武行动”;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巾帼献策、巾帼建功行动”,走进产业功能区、商圈开展特色活动30余场,广泛组织职工、青年、妇女、科技人员、侨胞侨眷、残疾人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献策出力,助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二是积极助力开放平台建设。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建立群团领域开放平台,精心筹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2019成都·职业技能邀请赛”,推动成都成为团中央“一带一路”项目的“国际会客厅”,深度参与蓉港青年创新创造平台建设,成功争取世界青年创业论坛首次落户成都;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家庭教育生态圈试点建设;争取“国家开放大学华侨学院”落户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促成“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落户菁蓉镇和汇融创客广场。三是切实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参与举办“首届成都国际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一带一路’华商峰会”“2018中国·成都国际女子坐式排球超级六强赛”等全国性、国际性赛事、会议、论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大学生感知成都行、2019“寻根之旅”夏令营等交流活动,邀请海外知名侨商、香港青年代表团、华人华侨新生来蓉参观交流考察。以自贸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多工种技能竞赛等交流活动,建立摩尔多瓦、以色列、阿塞拜疆3个“妇女之家”海外基地,不断扩展对外交流合作通道。

(五)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助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全市群团组织深入贯彻市委“坚持共享发展增强城市民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切实履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竭诚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责,推动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高品质生活。一是大力推进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群团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成都职工”微信公众号和app已实名认证职工377万余人,建立普惠服务合作点位5560个,成都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综合覆盖430.7万余人,启动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建设,开通“她聚力”微信公众号,“成都残联”微信平台传播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主动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群团服务阵地扩面提质,有序实施成都职工服务阵地、成都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两个“百千万”计划,新建工会(群团)服务中心50个,在锦江区、青羊区等地试点建设职工服务中心生活服务综合体;建强根植社区(村)的4500余个“妇女之家”和3883个“儿童之家”;加速构建“青年之家”三级体系,建成各类“青年之家”66个,初步形成成都青年触手可及的线下服务阵地。二是扎实开展群众维权工作。推动政府与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反家暴联动机制等制度机制常态化运转,积极参与人大执法检查、政府劳动监察、政协调研视察,完善职工维权、妇女维权、残疾人维权、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法律七进”“护航青春·四百行动”“蓉姐对你说”等普法宣传主题活动。夯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加大法律援助和维权补贴力度,努力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和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三是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将群团组织纳入党建引领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群共建长效机制,依法推进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已建基层工会组织3.18万个,统筹整合3.6万个基层团组织,组建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164个,建设基层妇女组织4726个,基层残疾人组织4703个,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群团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群团枢纽型组织作用,培育联系了一批有实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组建3万人的职工志愿者队伍、19.5万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服务、社工服务、公益慈善、家庭教育指导、法律服务、文化服务等活动。打造“四季送”“院士专家进校园”“数九寒冬·情暖蓉城”“共享单车文明停放·青年摆起来”“指尖的爱·四送”“侨捐助学帮困”“温暖万家行”等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群团工作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帮扶、群众就业引导培训、贫困学生资助、群众性科普等工作,建立关爱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602个、妈咪宝贝屋172家、职工心灵驿站35家、“留守儿童之家”199个、“融乐阳光家园”75家。

二、群团组织在助推城市发展、联系服务群众上存在的不足

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群众是群团组织的使命职责,群团工作天然具有“公转+自转”的双重性,既要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不动摇,又要履行好服务群众的职责不懈怠。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对群团工作的部署要求,对照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群团组织的新期待,对标国内先进城市的创新举措和先进经验,我市群团工作在创新理念思路、找准工作切口、实化举措载体、优化作风能力、完善组织体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服务城市发展的载体举措较为单薄,群团组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还不够强

一些群团组织注重改进提质传统工作,根据城市发展新课题、新任务开展的探索尝试不够多,按照大局所需、自身所能、群众所急原则寻找出的“新切口”还不够多,在传统工作未涉及的领域主动作为、精准作为不够。在一些载体举措的形成过程中,对“人与城”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一些项目缺乏吸引群众参与、激发群众热情的机制,使得群团组织的群众性特点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出现了个别工作“因群众参与度不够而既没有数量也没有质量”“空口袋立不起来”的问题。在一些工作的谋划设计过程中,把握“势与场”的关系不够深刻,以“跳出群团看群团、借势用力抓工作”的大格局谋划创新不够,运动式、阶段性的零敲碎打还比较多,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持续着力的全面攻坚少,导致一些工作出现了“山多峰少,难以积厚成势”的现象。在谋划一些工作的过程中,个别群团组织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不牢固,未能把政治效果、发展效果、社会效果统筹起来进行规划,存在将思想政治引领与维权服务分离开来、搞活动未根据对象调整“讲故事”的方式和语言等不足。

(二)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不充分,在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上不够精准有力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照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特征,各群团组织维权服务还存在载体不够精准、内容不够实在、运转不够高效的问题。一些服务工作推行过程中问需前置、精准施策的机制不全,不能完全按照所联系群众的“需求表”和“生物钟”来谋划、设计和推动服务,还需进一步拓宽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形式。在适应群体分化、加强需求整合上努力不够,现有的服务载体、服务项目仍显单一陈旧,在满足部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上还存在乏力的问题。一些工作项目中关注普通群众、以群众需求为信号、依靠群众推动、工作成效由群众评价的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自娱自乐、内循环、手段行政化、过度凸显特殊群体等不足,所能惠及的对象还是“老面孔”居多。一些群团组织对群众需求的层次性、递增性特征分析不够,设计服务项目时更倾向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不善于研究和推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没能充分体现“靠平时关心关爱赢得关键时刻的一呼百应”的群团组织特点。

(三)组织体系有效覆盖不够,组织体系与所承担的职能职责不相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双重社会结构转型,加之新阶层人士、新就业形态人员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单位社会逐渐解体,社会成员分布已呈现出个体化、原子化特征,社区乃至小区已成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群团组织按行政区划、依托重点单位建立起来的组织体系已难以实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新兴群体的有效覆盖。一方面群团组织扩大组织覆盖、延伸组织体系不够,一方面群团组织现有基层组织的活力还不强,其结果就是仍有大量人员游离于群团组织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活动之外。同时,各家群团组织均不同程度存在着以人力、经费、阵地短缺为表现的基层基础薄弱问题。一些基层组织有牌子无机构、有机构无人员、有人员无活动、有活动无实效,组织体系呈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结构,特别是少数基层组织的空心化,直接导致了一些工作项目“脚不着地”的问题。群团改革过程中,市级群团组织凸显强基层的价值取向,坚持整体联动推进各级群团组织的改革建设,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采取了编制资源定向调剂基层、建设专职社会化工作者队伍、利用社会力量接长工作手臂等举措,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效。但是,对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组织”“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要求,各家群团组织还需要在完善组织体系、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夯实基层基础上加强创新,力争拿出更多的硬招实招。同时,作为群团工作落地变现的空间载体,各群团组织服务阵地体系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形成“布局科学、辐射全域、多点多极”阵地网络的步伐还需要加快。在现有服务阵地的运营管理上,一些阵地的功能设计未能结合区位特点、群体特征、辐射半径进行综合考量,没有将群团便民惠民工作充分嵌入进去,导致出现了个别阵地在群众生产生活中“扎根不深”的现象。

(四)基层群团组织专职力量配备不足,群团干部作风活力尚需新提振

长期以来,受机构编制约束,基层群团组织缺乏足够数量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比例过大。由于兼职干部需同时兼顾多方面工作事务,在角色上缺乏“独立性”和“唯一性”,用于开展群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保证。一些群团干部对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准,对群众需求变化的了解不够主动及时,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有着主观测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倾向。一些群团干部习惯于“随大流、一般化、过得去”,与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不相适应,存在不愿为、不敢为、不真为的问题。群团组织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干部自身知识能力不能胜任工作需要,一些干部还欠缺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必须加快提升群团干部抓群众工作的专业思维、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在如何协同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方面,部分群团干部还存在一些简单化、概念化的错误认识,有的不注重利用社会力量延伸服务触角,有的不重视自己来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有的只愿意利用社会组织推进工作而忽视了通过联系、引领、示范促其规范发展,有的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视作推卸责任、转嫁压力的手段。

三、勇担职责使命、砥砺实干作风,在开创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新境界中彰显群团新作为

当前,成都正处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服务“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坚守为全体市民创造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贡献城市担当的初心和使命,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重塑、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全方位改善,不断开创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新境界,朝着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稳步迈进。全市各群团组织要精准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对群团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增强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政治自觉,锤炼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攻坚克难、敢为善成的政治品格,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根本标尺,担当作为、勇毅笃行,奋力开创全市群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牢群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担负起团结凝聚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一是切实强化理论武装。落实“系统学习新思想、分类研究新思想、对表贯彻新思想”的工作范式,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宣传阐释、专题研究和成果转化,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把握群团工作的政治保证,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把执行党的意志的坚定性和为群众服务的实效性统一起来。二是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上下功夫,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和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对群众的现实影响,加强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工作,坚决在网络空间等斗争阵地发声亮剑。紧扣市委重大战略部署,科学设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载体,巩固广大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三是切实强化价值引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聚焦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引领抓手,运用全媒体、分众化、精准化的传播方式,推动主流价值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微场景”、走进群众心头。深化“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抓好“市劳模”“成都工匠”等群众身边典型的评选表彰和事迹宣传,推动新闻宣传、文学艺术等领域工作者实施主题创作,激发全社会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持久动力。四是切实强化文化引领。打造好群团组织文化阵地、文化文艺工作者队伍和群众活动团队,广泛组织开展职工艺术之星擂台赛、“网络·绿道运动会”、天府之歌推广传唱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夯实“三城三都”建设的群众基础。

(二)建好载体平台、畅通成才通道,担负起组织动员群众投身美丽城市建设的发展责任

一是改进提质群众性建功行动。围绕推动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的“大主题”找准“小切口”,加快重构主题劳动竞赛等活动的内涵与形态,健全活动运行机制,大幅提升系列活动的覆盖面、技术技能标准、群众受益度和社会影响力。二是助力夯实城市发展的人才支撑。突出工匠人才、技术工人、科技工作者、留学归国人员、青年“蓉漂”等重点人群,深度参与人才培育引进、素质提升、分类评价、交流合作、待遇保障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全市人力资源高水平协同。建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创客空间、院士(专家)工作站、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青年人才驿站等平台,办好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活动,拓宽各类人群融入城市发展、成长成才成功的通道。抢抓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机遇,突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等群体,广泛实施职业技能、就创业能力专项培训。优化青年人才云服务平台,更高水平运营管理青年人才驿站,提高精准引才力度,更大规模面向市内外高校学生开展“感知成都行”活动,广泛传播“蓉漂”时代风尚,让更多青年学子慕名在成都求学、创业、扎根。三是基于群团性质特点助推绿色、协调、开放发展。围绕生态文明、公园城市建设主题,突出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环境治理、植绿护绿等具体领域,按照以群为本、量质并举、长效运作的原则,设计群众参与无门槛、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激励机制健全的载体项目,组织开展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创建示范活动。健全精准选题机制,统筹开展群团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参与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助推公园城市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瞻性调研,力争将更多调研成果转化为创新性的工作载体和项目抓手。四是着力扶持草根能人创新创业。持续组织开展职工“五小”、返乡农民工创业、妇女居家创业、青年大学生创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主题活动,瞄准创新生态链全过程提供实时、有力的帮助扶持,着重在资金保障、平台搭建、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权益维护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释放出群众的创新创业活力。

(三)加快提升维权服务质效,担负起促进群众公平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责任

一是按需打造服务项目矩阵。健全问需、问计、问效工作机制,突出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大病救助、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婚恋交友、居家养老、家庭教育等领域,培育打造一批对接群众需求、群众参与便捷、互动体验性强的服务项目,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准确把握“大城市病”在所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具体表征,对标先进城市群团组织的做法经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资源力量、服务项目助力治理“大城市病”的路径和方式。二是推进服务内容创新发展。聚焦知识分子、农民工、困难职工、科技工作者、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新侨人士等群体的现实需求,着力丰富服务内涵,重点加强对“蓉漂”“创客”“新就业形态人群”的针对性服务。加大资源整合、项目孵化工作力度,持续丰富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应用场景,推进职工普惠服务、关爱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长效化、品牌化发展。建立群团组织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机制,组织服务对象、群众代表、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项目提供实时的改进建议。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协同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服务群众,积极培育扶持政治上靠得住、专业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加强对有关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三是健全服务阵地网络。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以服务功能植入为核心参与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以群团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服务综合体,依托社区、楼宇、园区、商圈、市场或较大的企业广泛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服务项目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加强各层级服务平台的内容建设,坚决防止“平台建设与服务供给两张皮”等问题。四是深化依法维权。适应群众维权意识持续增强、诉求表达愈加主动的新变化,着力健全维权工作机制。稳步提升集体协商、民主管理、法律监督、法律援助、职工维权补贴、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等工作的质量,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途径保障群众权益、发展群众利益。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维护公共利益、调处矛盾纠纷、帮扶特殊人群、提供生活服务、宣传教育培训等领域精准作为,坚决防止一些背景复杂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打着“维权”等旗号进行渗透破坏。

(四)推动群团改革走深走实,担负起优化事业发展动能、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改革责任

一是巩固发展“大群团”工作格局。统筹加强产业功能区群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推动群团组织定期例会制度贯穿到乡镇(街道),巩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推的“大群团”工作格局。推动健全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确保党建带群建情况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力争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群建工作整体推进。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成员发展、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方式,重点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等领域和农民工、自由职业者、新业态就业人群等群体延伸组织体系。二是巩固群团工作的基层基础。鲜明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积极推进人力配备、经费使用、业务开展下沉基层一线,健全“上带下、强带弱、大带小”的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基层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以提升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为核心,深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探索为基层组织补短板、强功能、增活力的办法,统筹解决好一些基层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着力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基层群团干部队伍,不断充实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等专职力量,完善专职力量的薪酬保障机制、评价激励制度和培养体系,壮大兼挂职干部、工会积极分子、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活动团队,加快提升基层组织的代表性广泛性和推动工作、开展活动的能力。完善群团组织代表大会制度、委员会制度和事务公开制度,建立代表委员履职述职、代表委员直接联系群众、群团工作接受群众评议制度,在群团服务窗口推广“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错峰服务”等便民惠民举措。三是加强智慧群团建设。深化群团工作上网工程,加强网宣队伍建设,抓好线上主题宣传、业务公开、教育培训、舆论引导。突出打造好“成都职工”“青聚锦官城”“成都残联”等新媒体平台,推动更多业务工作、惠民实事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呈现,加大普惠项目开发设计力度,让指尖上的群团服务行稳致远。四是锻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健全群团干部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的机制,促使群团干部利用身到基层一线、心系群众冷暖的调研活动摸实情、查问题、谋实招,将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贯穿到群团组织主题教育、工作决策、项目实施、干部队伍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加大对群团干部的培养、交流和使用力度,强化对群团干部的正向激励、典型引领、能力培养、教育监督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决防止和破除“四风”“四化”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使群团干部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提能力。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 合作媒体
  • 凯发网娱乐官网下载的友情链接
| | | |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凯发体育app的版权所有 凯发体育app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凯发体育app的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