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助学,让我继续扬帆起航”
——困难农民工子女寇峰的受助故事
编者按:“金秋助学”是工会关爱服务职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教育扶贫的精准举措。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工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社会关心、工会运作、上下联动的社会化助学格局,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51网讯(记者 王旭) 今年是“金秋助学”活动开展的第13个年头,今年6月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全面摸排需求,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已筹集助学资金4631.7万元。其中,省总工会本级投入2000万元,各市(州)总工会配套和筹集2275万元,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收到爱心单位资助356.7万元,将帮助包括1.5万名困难农民工子女在内的3万名困难职工子女缓解上学难问题,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晴空。
本报自今天起推出《金秋助学 助梦起航》专栏,选取全省工会“金秋助学”活动中的一个个小截面,向读者讲述贫困学子励志和工会帮助他们扬帆起航的故事。
“面对为数不小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是‘金秋助学’让我可以继续扬帆启航,谢谢!”这是8月11日,在绵阳举行的四川省工会“金秋助学”启动仪式上,受助学生代表寇峰发出的肺腑之言。
8月15日,当记者电话联系上寇峰时,他正为一名高一学生补课。寇峰说,趁开学前的半个月做家教,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也能贴补家用。
18岁的寇峰是江油市东安乡构树村人,由于父亲患尘矽肺病,母亲身体残疾,家境窘迫。今年6月,当他以68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时,全家高兴不已。然而了解到学费和生活费至少需要1万多元,寇峰又有些担忧,家中经济来源,全靠父亲在北京房山区的一个煤矿打工所得,一时难以凑齐这笔费用。
没想到事情很快出现转机,“8月3日,我接到乡政府通知,才知道工会将我列为了‘金秋助学’资助对象。”说到这里,寇峰的语气有些激动。11日,在参加了全省工会“金秋助学”启动仪式后,他还加入了省总工会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前往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在邓稼先等功勋科学家战斗过的地方亲身体验“两弹一星”精神,“看到老一辈科学家为国防做出的巨大贡献,也鞭策我今后更加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在寇峰的母亲张容华看来,儿子从小就懂得感恩。曾经是“小候鸟”的寇峰,自幼就跟随在北京打工的父母身边。“我是个严母,主要管娃娃的生活,基本没在他学习上操过心。”张容华说,“5·12”汶川大地震,老家房子被震垮,她才带着10岁的寇峰从北京回到四川。因患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加上动过手术,张容华无法干重活,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一年后,家里才勉强盖起了新房。
回到江油后,寇峰没让父母失望,从小学到初中,一直稳居年级前三名,高中更是保持全校理科第一。所以对儿子考上北大,张容华并不感到意外。令她欣慰的是,考完试后,寇峰除参加社会活动外,还主动包揽了家务。
这个暑假,北大新生的身份让寇峰变得十分充实。作为江油市理科状元,他不仅受邀回到母校江油一中,为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经验,还当起了家教,为父母分忧。8月15日一早,久别的父亲也从北京赶回家中,“一家人好好高兴,简单庆祝一下。”如今,车票已经买好,装着衣服和书籍的简单行囊也已基本准备完毕。再过12天,寇峰就将与父亲一起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他向往的北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