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网讯(记者 赵渊池)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彝族文化形态保护最完整、最古老的区域,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底蕴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凉山彝绣 传统文化藏针线间
凉山彝族手工刺绣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较高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凉山一步跨千年的进程中,凝聚着浓厚的彝族传统文化不断被传承和发扬。
彝绣几乎成为了凉山州的特色文化代名词,在此所遇到的每一个彝族女子,几乎都喜爱身着她们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彝族服饰。从山路和田埂上,款款而来的彝家姑娘好似身披彩霞,人在行走,风景也随之流动。从衣领,衣襟,袖臂,下摆,裤脚,到鞋子帽子,无一不绣着五彩斑斓,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彝家的村寨里,每一个女孩子大约从四、五岁起就在大人指导下学习刺绣。从简单的花边,单一的绣片开始,一直到节日盛装,婚嫁礼服,一针一线中渗透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田间小憩或是闲余时间,彝家女人们,无论老少,便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凭着简单的花针和灵巧的双手,绣出她们心目中绚丽多姿,仪态万千的图案。
扶贫谋生 工会多年大力支持
彝绣不仅是一项值得传承的民族手工艺,也是众多彝族同胞的重要谋生手段。加强彝绣技能培训,推动彝绣产业发展,全州20多万贫困妇女掌握了谋生技能,就会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切实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从而实现“培训一个绣娘、支持一个家庭、影响一方群众”的效果,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用劳动创造财富、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自觉筑起禁毒防艾的思想防线,摒弃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新生活方式。从而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为了让彝绣这项民族传统手工艺更好传承和壮大,近年来,凉山州总工会始终把加强彝绣技能培训作为发展彝绣项目的基础,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以“基础培训 提升培训”的梯次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绣娘队伍。2014年,凉山州委州、政府将彝绣手工技能基础培训纳入了全州十大民生工程,在全州11个县市培训绣娘6000人次。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凉山州总工会有针对性地从中挑选基础较好的绣娘,举办了3期技能提升培训班,培训绣娘96名,并专门从成都聘请了蜀绣师资力量全程指导教学,有效实现了彝绣与蜀绣的有机结合。小班制的技能提升培训效果十分明显,学员的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作品质量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推向市场销售的要求。
彝绣未来 新兴文化支柱产业
据了解,培训班的学员共完成了300余件作品,分别有服装系列、旅游商品系列、工艺品系列3个类型,其中130多件作品参加了今年8月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彝绣作品展,获得3个创新设计奖,3个手工艺奖。彝族绣娘们身着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彝族服饰,向游客展示彝绣制作工艺。
凉山州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彝绣,加快彝绣产业发展将及时抢救、保护、传承和发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全州文化产业发展,有力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助推凉山由民族文化资源大州向文化强州跨越,加快同步全面小康建设进程。预计到2020年,彝绣产业将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文化支柱与经济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