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总工会围绕达州“工业强市”战略、构建“6+3”重点产业、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大局,探索“制度、培训、竞赛、评价、激励”五位一体举措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培训力度,快速行进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路上,为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谋势而动科学布局
达州市总工会近年来结合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实情,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总体思路统揽工作全局,在全力把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础,将教育培训、系列竞赛相互促进以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再构建健全职工素质评价体系评聘技师与经济效益挂钩、出台激励制度让工人有荣誉感的大格局,牵头指导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达竹煤电集团公司(后称“达煤公司”)和达州钢铁集团公司(后称“达钢公司”)两个企业开展省级层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
该市总工会作为牵头部门,推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围绕《达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农民工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构建农民工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创新农民工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农民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相关系列制度、办法;而作为试点企业的“达煤”则根据农民工占一线职工总数90%以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达竹公司职工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10余个制度,“达钢”以企业重组为契机,重新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同时,两个企业还通过加强政治引领提升农民工思想素质,举办“职工政治理论读书班”和形势任务进区队等五进活动,以及评比表彰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教育培训提升素质
两个试点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培训经费、设置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设施,以农民工素质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达煤公司2019年新建了职工培训中心实训大楼,配备了培训设施设备;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培训后再上岗并制定相应奖惩办法。
实施校企合作,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达煤公司与达州电大实施校企合作,成立达州电大达竹煤电集团学习中心,联合举办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工大中专和本科学历教育培训,对参加学历提升的1192名职工学员实行全额费用补贴。达钢公司与重庆科技学院等专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安排高水平的高校教师和高级工程师到为公司755名员工集中授课。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达煤公司依托企业内部的培训学校和实训基地,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2020年已举办专项业务培训32期2364人次,重点岗位技能提升培训8期103人次,爆破作业人员初训和继续教育培训5期361人次。强化“师带徒”培训,2020年已签订师带徒合同1800余份。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开展系列竞赛活动,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和“岗位成才、岗位建功”的目的,两个企业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和“安康杯”竞赛,为提升农民工素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其中,达煤公司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并设立“职工创新创效”活动专项资金,评比表彰职工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加强对已建和新建的14个创新工作室的严格考核验收和资金补助,对5个创新成果丰硕、创效效果显著的工作室分别给予了1万元的资金补助,选树表彰了一批农民工创新创效典型;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引导各工作室成员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开展技术攻关活动,2020年立项76项,完成62项,创效1213万元。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有35名农民工提出的建议获得一、二、三等奖。开展职工“五小”活动,2020年共收到“五小”成果222个,对评出的50项优秀成果共给予8万余元的奖励,其中有30项成果为农民工发布;达钢公司2020年将煤化工、钢铁、设备维护全流程的13个关键岗位纳入技能大赛工种,共有1856名职工参加。
三重激励 纵深推进
两个企业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建立健全职工素质评价体系。“达煤”把评价体系导入内部工人技师和技工评骋全过程并实施经济激励。首次被聘为工人技师的201名职工中,有179名是农民工。“达钢”也开展了内部工人技师评聘工作共聘任122名技师。2020年对聘为高级技师和一、二、三级技师的煤矿工人每人每月按1000元、800元、700元、600元的标准发放技师津贴。
健全完善荣誉激励、政治激励制度。近年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等的比例都有增加,有11名一线产业工人党代表还列席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市、县两级总工会共增设16名产业工人代表担任兼职副主席;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也有增加,2020年共推荐9名产业工人为省劳模,评选45名产业工人为市劳模。
下一步,达州市总工会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持续壮大“六大工业集群”,增强“达州制造”和“达州创造”的竞争力的总体要求,加大对两个试点企业五位一体农民工素质提升工作机制的推广力度,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为高质量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推进全市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吴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