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携手“信息化”
让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看得见、找得到、管得了
绵阳经开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
省安科院和安信公司专家在企业调试多元感知应急监测设备 受访单位供图
51网讯 (记者 骆寓言)“请调出实时监控画面和监测数据,重点看生产现场和重要监测设备在线情况,分析近期安全运行态势……”近日,在绵阳经开化工园区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内,值班人员正通过园区新建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研判,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近年来,绵阳经开区化工园区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前沿技术打造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推动园区安全监管理念、手段和模式创新,让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看得见、找得到、管得了,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
高效融合 打通“中枢神经系统”
为进一步提升化工园区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水平,2022年下半年,绵阳经开化工园区依托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安科院”)和参股公司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公司”)专业技术和专家团队支撑,积极推进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
“‘智慧应急’建设不仅仅是将线下流程搬到线上办理,更需要‘专业化+信息化’赋能让平台真正有用、好用、管用,这样才能让化工园区安全监管‘更聪明’‘更智慧’。”谈到平台建设的思路,省安科院党委委员、危化所所长蒯念生说道。
设计建设中,由省安科院和安信公司派遣的专家组,通过信息化技术运用,横向打通了园区前期建设的监测预警系统,纵向对接了省级监测预警系统及企业自建监测监控系统,将原来的单一报警和监测信息进行汇聚,按照安全监管的业务逻辑进行梳理和融合,形成了综合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数据库。
“犹如打通了中枢神经系统。”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吴洪飞表示。通过高效融合省级、园区级及企业级关键信息数据,不仅解决了已经建设部分监测监控和预警系统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共享共用程度较低、安全综合风险分析研判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保证了新建的平台综合监测预警业务数据支撑更加全面高效。
目前,该平台已建成安全基础信息、重大危险源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敏捷应急、码上监管六大功能模块,汇聚万余条园区、企业动静态数据,并实现了常态化更新。
精准“画像” 风险隐患智能预警
“你公司触发橙色风险预警,请立即核实处理!”今年3月底,一场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正紧张地进行,演练模拟某企业液氨球罐发生泄漏,监测设备探测到气体泄漏数据异常,平台自动发出预警,值班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开展线上调度和在线巡查并上报指挥部。应急预案启动后,平台切换至战时状态,按照结构化预案自动向各应急救援小组发出行动指令,载明事故概况、救援任务、应急装备和个体防护需求等内容,为应急响应的条理性和及时性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建设了具有本园区特色的智能预警系统,通过研判模型智能分析,一旦企业风险等级升高,就会发出预警。”吴洪飞介绍说。
平台设计建设过程中,专家组发挥多年来在危化行业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专业经验,全面摸清园区危化企业的安全风险点,为企业安全风险精准“画像”。率先应用“空天地一体化”风险感知技术、“北斗+”应急监测技术和特殊作业“门禁”风险管控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创新研发了各类安全风险智能感知模型,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在系统中自动生成智能预警。
“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精准监控。”吴洪飞说,也方便了监管人员按照预警处置相关要求监督企业完成异常整改“闭环”。
辅助决策 安全监管更有穿透力
走近绵阳经开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可视化显示屏,科技感满满的屏幕上精确显示着重大危险源单元、数量、等级、分布等情况;点击双重预防模块,可以实时查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隐患排查清单;系统还能够自动推送提醒提示,开展自动统计分析。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用于实战。”谈到该平台的实际使用,吴洪飞十分感慨。过去,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监管主要采取线下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资料在线报送等方式,安全监管存在信息量掌握不全、时效性滞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成之后,监管人员可以通过三维电子沙盘直观按需在线查看企业详细的基础信息、报警数据以及实时风险等级。同时,平台还能为监管人员线下监督检查提供记录、跟踪和整改验证的闭环管理,针对线上监管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汇聚和研判,“大数据研判定位+带着问题现场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监管效能。
“‘智慧应急’建设推动了园区应对突发事件从以应急处置为重点转向全过程风险管理。”下一步,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探索化工园区安全监管智慧化新模式,不断增强智慧监测预警、智能监管执法能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